客服电话
0731-84220660
详情

详情

微课堂

从中行原油宝事件看经纪业务 -银河app

发表时间:2020-05-23 23:34作者:萧克平

一、 中行原油宝事件大致的来龙去脉

如果很多年后我们回忆往事,我们会很惊讶的发现——2020年,是极其传奇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一场山火隔着海洋,烧了两个国家;一群蝗虫,隔着大海,飞了两个大陆;一场疫情,竟然隔离了整个世界;美股崩盘了,十天内四次熔断,巴菲特都说“活久见”;到了四月,原油期货价格竟然跌成负值,网友们调侃说;“小巴,你还是太年轻了。”

北京时间4月20日晚到21日凌晨左右,美原油期货价格不断下跌,一直跌到-37.63美元/桶收盘。因为当天正好是美原油5月份合约的交割日,结果交割日当天跌到了负数,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家从没想到过会有一个实物投资品种的价格竟然能跌到负数。

这个消息出来后,全世界都惊呆了,我看了也觉得也真是有意思,居然可以跌到负数,那是不是说我们去加油站加油他们还要倒找钱给我呢?当然不是,因为跌到负数的不是现货原油的价格,而是期货的价格,所以我们不管去到全球哪个地方的加油站加油都还是要给钱的。

当时看到这个惊爆眼球的消息后,我们就想,这肯定是哪家大机构出事了,不过会是谁呢?没想到,过了两天看到新闻,不是别人,正是咱们自己——中国银行原油宝业务爆仓了!损失了几百个亿,非常惨烈!网上后来出现不少真真假假的爆料,说有个人投资了几百万到中行原油宝,结果最后还倒欠几百万。

这么惨烈的情况之前从未有过,而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还烧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上。中行还发了个公告,如果买了中行原油宝业务的投资者不赔钱的话,还要上征信。所以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原油宝业务的投资者也开始抱怨和投诉中行,是不是他们的服务出现了什么问题才导致这种局面。

其实关于原油期货跌到负数导致中行原油宝爆仓的事件,我们可以回溯一下这几年的大背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工业体系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走高。但是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整个欧美的股市和房地产都在暴跌,使欧美人民的资产大幅缩水,很多中产都破产了,特别是美国。于是,作为之前支持中国增长来源的一个大客户,它们的债务崩盘,使得中国在出口端的利润下降,虽然我们总体的出口量是上升的。所以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也是受到波及的,所以我们通过房地产来拉动内需,开启了中国泡沫化的十多年的时间。

这样的结果,导致中国一方面开始优化自己工业、制造业的体系和结构,想办法解决自身过度依赖资源进口、能源进口的问题,其中原油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所以这几年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因为中国在原油这方面没什么优势,咱们在电力方面优势很大,所以中国也是全球最愿意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国家。

这样一来,原来全球原油供不应求的局面就慢慢地得到缓解,在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破;当页岩油的技术被突破之后,这个世界的原油供应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头中国的需求在放缓,另一头美国原油的供应量在急剧的上升,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美国政府对美国页岩油公司的补贴,使得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页岩油产出量的国家。

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家都需要隔离,一隔离工厂就不能开工,汽车也不需要开,飞机也不用飞,全世界的原油需求量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原油的基本面极其不利,后来就出现了闪崩。

本来原油的基本面就不太好了,全球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而此时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沙特为避免美国页岩油继续做大使自己丢失市场份额,所以它跟俄罗斯联合起来,要想办法废掉美国的页岩油,那就是把价格往下打,因为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成本是相当高的,大概要60美元往上走它才有充足的利润,而沙特的成本只有十几美元,所以沙特的原油是有竞争优势的。当然,这个成本也是不精确的,如果只看直接的开采成本那都很低,但是如果把社会福利、财政支出等都算上,成本就上来了。沙特这些年也是很着急,因为沙特的经济非常依赖原油的产出,如果油价持续下跌,对它的影响就非常大,它的社会体系、经济体系、福利体系就会崩溃;如果它的福利体系崩溃了,就很可能会引发它的政治体系跟着一起崩溃,所以沙特一定会想办法保自己,保自己的方法就是大幅增产,迫使高成本的玩家出局。

3月上旬,沙特宣布开始大规模增产原油,使得原油出现极度的供过于求的状况。沙特此举直接导致了美国股市的崩溃,因为美国在页岩油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美国很多银行给了页岩油公司大量的贷款,如果油价下跌,这些公司可能就会倒闭,从而会引发债务违约;另外一方面,美国大量的基金也是与原油挂钩的,所以原油崩盘也导致了这些基金巨额的亏损,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股市跟着一起崩溃,于是这也就有了巴菲特也“活久见”的10天时间美股4次熔断事件。

那么时间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这个时候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发出了一个通告,这个通告我也上网搜了一下,没有看到太多相关消息,几乎没有人关注,也几乎没有人报道。但当然我们可以确定,交易所肯定是发布了这样一个公告,允许期货出现负数,价格往下跌,允许出现负数,据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还做了测试,规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他这个测试肯定不是站咱们角度去考虑的,他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如果回过头我们来看的话,我觉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它的意思就是我测试了,还告诉某个巨头,这个巨头是谁?后来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巨头就是中行。

在4月20日的时候,在前文所说的这种复杂的基本面的背景下,以及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改变它的交易规则的情况下,再加上中行自己又没有交割的能力,又持有大量的多头合约,持仓的比重也非常的大,最后它就变成韭菜,所以4月20日出现了逼仓的事件,原油期货的合约跌成负数,中行持有大量的合约没办法平仓,所以中行的原油被打爆了。

中行的原油被打爆,其实是中行的投资席位被打爆了。它的席位所对接的头寸是哪来的?是来自于中行的原油宝的一个业务,有大量的散户通过中行的原油宝业务的买入的原油,而中行把这个业务跟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原油期货挂钩的,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事件,几百亿的亏损,然后投资者和中行之间就开始扯皮了。

二、 浅析中行原油宝事件的问题点

这个事件爆发后,最开始是中行的咄咄逼人,然后是网友的一致声讨,再后来中行又公布说要跟投资人和解,到现在看到的消息仍然有大量的投资人不同意和解,银监会也开始介入调查此次中行原油宝的爆仓事件。

1. 原油期货为什么会跌到负数?

首先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4月15日发布了一则通知,说认为原油跌到负数是没问题的,所以宣布修改规则,允许跌到负数。对于原油宝事件,我们原来是不打算做评论的,因为这种事情太敏感——第一,金额非常大;第二,这是一个很多投资者都有参与的事件;第三,这又是中行这样的老牌巨无霸型的银行在背后——所以有些东西我们不想过多的去评论,在这里我们就简单讲几个问题点。

第二个方面是前文所讲到的,由于近年的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新能源的崛起、中国原油需求的放缓、美国的页岩油的竞争、以及沙特为捍卫自己原油霸主的地位进行的大量增产,都导致石油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第三个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的航空、公路运输、工厂停工等问题,全世界对原油需求都大幅下降,但同时原油的生产其实没有受什么影响。原油的生产端很早就大量采用了自动设备,这一头是不能停下来的;原油的停不下来,那过量的原油必须要找地方囤放。此次原油宝爆仓事件发生之前,很多原油储存的仓库、甚至包括运油的船都已经装满了,没有足够的仓库来存放原油了,而接下来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原油,使库存已经到了超负荷的状态。原油大量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了原油出现大幅的下跌,但它之所以能跌到负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期货。

期货到了交割的时候是会出现逼仓的,如果逼仓时多头没有交割能力,但是有又无法平仓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情况——价格会不断往下跌。因为买方想要把它卖出来,抛出来的时候又没有人接手,那么价格就不断往下压,最后本身规则又改了,允许出现负数,所以这个价格最终就跌到了负数。


2. 工行、建行也有类似于原油宝的业务,但它们都移仓了,为什么中行不移仓?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去精确地判断,只能做一个大致的推理。我想一方面是中行的盘子比较大,可能工行和建行在业务的发展上面没有中行那么卖力,我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个图片是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在3月27日发的一个广告,中行在这里面是宣称原油价格非常便宜,就吸引大家去中行的app上开户投资原油宝、去抄底国际原油,而工行和建行在业务推广的力度上感觉没有那么的用力,所以自然它的业务量会要少一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中行比较贪图利润,很想通过原油宝业务抢占个人原油理财的市场。所以当时正好工行、建行它们业务当时提前移仓,很多投资者就买不了它们的05号合约;正好那个5月份合约又是价格最低的,而且还在不断在往下跌,所以很多工行、建行原来的投资者找不到地方去投的话,一对比觉得还是中行这里的价格低,就赶紧来这里中行这里开户炒,最后中行成功地抢占了市场,大量的工行和建行的个人原油投资者都转到中行来了。

可以想象中行它有一种心态——如果我能够晚一点来平掉这个合约的话,开放的时间就会更长,更有利于吸引大家来我这里开户——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

3. 原油的价格都已经跌到了负数,为什么中行不止损?

这也是很多很多网友都会提到的问题,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虽然站在个人角度有时候不理解这一点,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炒股票也好,炒期货也好,感觉我这几十万、几百万要买进卖出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资金量一旦大到一定程度,你对这个市场而言就已经不是一个海量的存在, 因为你自己的资金体量已经足够庞大了,大到找不到交易对手。

原来我们如果用一笔小钱在市场中投资的话,那我们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整个市场就像大海一般。但是有一天你能够像中行余额宝这样,集中中国绝大部分对原油感兴趣的个人投资者的资金,然后再去到美国的期货交易所去做交易,这时你可能突然会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虽然吸引的都是散户,但是自己体量在交易所可不是散户了,想要平仓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体量足够大的交易对手才可以,而中行的问题正是没办法去找到足够的交易对手。在这个时候,作为多头就会被打爆,会巨亏,甚至是跌成负数要倒赔。另一方面,国际上空头大概率跟美国的这些商品交易所存在某种勾结,它可能会想,新规则都可以达到负数,你们要抄底的随便抄,我现在手上握着的空头坚持不出货,你们多头想要抛出来的时候,没有人来接你的盘。

那么,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多头会被打爆。只要在最终交割之前结算时间点,空头比多头的买入价格低,空头就是赚的,更何况新游戏规则还允许价格出现负数,空头怎么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逼仓?所以这种时候空头是绝不会让多头平仓的,你跌的越惨,我赚的越多。而且,上文提到因为工行、建行提前移仓,05号合约在它们那就买不了了,结果很多他们的老客户跑到中行这边来购买,都想抄底,导致最后几天中行的多头越来越大,最后的下场也就更惨烈。

4. 中行为什么不把原油交割成实物?

这是因为中行是个投资机构,它在原油业务上没有资质,在这些商品交易所认定的油库里,它也没有存储空间。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手上又没有允许交割的标准油库的话,你就没有能力交割,不是说你买了多少原油,你自己随便把它打包带走就行了,得按程序既定的规则来进行交割。所以中行根本就没办法交割,如果无法交割,当然就不可能把它变成实物交割走,只能被逼仓。

三、从该事件看中行的原油经纪业务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倒是对中行的原油宝业务一直都没参与过,所以前面也没有怎么关注,一直到这个事件爆发之后才注意到。因为大家都是做机构的,机构面对的问题还是相似的,回过头来看中行的这次事件,不难推测出一些头绪。

经纪业务本身是个利润很薄的一个生意,想要在经纪业务中赚到钱非常难。中行可能算了个账,前期它要做到足够的量,这样投产出比才划算,所以中行肯定制定了它内部业绩的规则,让各个地方的分行、支行、网点安排业绩考核,要求大家去发展原油宝业务。从而且后来工行、建行都提前移仓了,而中行还迟迟不移仓就可以看出来,中行在为了抢占市场也是蛮拼的,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完全无视风险的状态。

其实经纪业务是有风险的,因为我们任何一个机构一旦在交易所开了席位的话,本质上交易所认的不是你这个席位背后的每个散户,他只认你这个席位本身的机构代表,至于你有没有把业务分包给其它的人,对交易所来讲,它是不关心的,那是 席位的拥有者自己要去考虑的问题。

经纪业务有一个特点——如果投资品种很分散,投资者很多,大家没有朝一个方向去做多同一个品种,也没有朝一个方向做空同一个品种,那么它就会形成一个内部的对冲。比如说,对某一个品种,一半人看多一半人看空,那就没关系,大家内部的对冲掉了,它的风险就很小;但是,一旦出现了朝同一个方向来做的群众运动,它的单向的业务规模就会急剧的增加,风险就会累积,就会不断放大。

中行作为一个交易席位的拥有者,作为这样大的金融机构,它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我也是醉了。所有的业务在规模还小的时候,这种风险可以忽略,因为它对整个市场影响是很有限的;不过一旦资金大到一定程度,你就必须提前去考虑规模大了之后面对的风险,否则这个风险就一定会爆发。

其实中行也不是没吃过这样的亏。我觉得中行很有意思,因为在十多年前,也就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6月份我就看到当时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债券就已经被国内的一些机构抛售了。比如招行,它就已经基本上把手上的房地美、房利美的债券抛完了,它卖给了谁呢?就卖给了中行,当时中国银行就接了房地美、房利美的债券。我不知道是因为中行是因为它本身的贪婪,还是因为中行在中国的对外的业务中,本身就定位为最终的兜底方吗?

如果中行是出于贪婪,我觉得也很好理解,因为想赚钱最后却吃了大亏,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如果它是作为国家安排的为中国的各个银行在海外业务的最后兜底的话,那么它要最后出,我们也觉得情有可原。如果真的是这个原因的话,我觉得中行就应该做好另外一个准备,它就一定要提前把原油的真正交割仓搞定。如果它连加工厂都没有,又去做期货,又是这么大体量的一个机构,又是纯投机,然后它还对接了很多国内的散户业务,这个风险是可以非常大的。只要对经纪业务有一点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常识,特别这是期货不是现货,如果能够交割,就可以把期货变成现货,这个风险再大大不到哪里去。如果有现货的话,大不了就是亏个百分之几十,至少实物还在,可以等它再反弹,比如说现在原油价格已经反弹到3月份沙特开始打压全球油价时的水平。

对于中行本身来讲,它能够扛得住,反正它这么大体量,它有钱我耗得起。所以中行应该是先要自己置于一个不可能被战胜的、不可能被彻底打败、被人逼死的状态,再去跟别人去做交易。如果中行真的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国家给它一个使命的话,它就更应该做好准备。它既然没有做好准备,就不应该参与业务,所以我估计大概率还是因为贪婪。

中行在原油宝的业务规则的设计上也是大有问题的。明明那一头业务对接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而且还是有期限限制的合约,而这一头中行再把业务卖给散户的时候,竟然是把它设计成为一个像现货一样的买卖,也就是说你买中行的原油宝是不用交保证金的,也是没有杠杆的。比如说按照现在油价是20美元一桶,你就按20美元一桶去买入原油。

我觉得中行可能在这里有两个想法。

一方面,中行可能觉得它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的保证金比例可能是比较低的——这些大机构在交易所的保证金可以很低,肯定不到10%,有没有5%都不好说——所以这样的话,剩下的90%,甚至90%以上的散户客户所投放的资金,中行也不用给他们利息,就又变成多了一笔无息存款,白拿了一笔钱不说还占用了它的时间收益。而且这笔钱既可以让中行获得套利的空间,另外中行甚至可以把这笔钱挪过来,使它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当然我不知道它的内部会计准则会怎么算,也不肯定能不能这么做,能不能进行这样的财务处理。

另外一方面,这是一个高杠杆的投资,如果要把它零售卖出去的时候,很多投资者面对高杠杆的期货投资是不敢进场去做的,否则的话这些投资者为什么不去期货公司开户做原油期货,为什么要到中行去开户?很多人认为期货是高风险的,特别是银行这么多年做了很多的宣传,包括证券公司也做了很多宣传,都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给我们这些投资者做教育,告诉银行的产品是低风险的,而期货是一种极高风险的高杠杆的产品。但是很不幸,中行的原油宝背后对接的明明就是期货,却在前端销售给客户时把改头换面了一下,这样就把它的风险级别就把它降低了。也就是说原来是一个有杠杆的风险性投资,就变成了一个无杠杆的风险性投资,显然它的风险级别就要下降一个等级,好像是从r5变成了r4,那就意味着它可以面向更广泛的投资者进行销售,他可以卖给更多的投资者。

在银行和证券里面都有金融监管,监管就对投资者的风险等级是有个评定标准的。投资者得先做风险测评,做完后再进行投资。由于中行来了一个偷梁换柱,降低了原油宝的风险评级,这样的话投资者自己可能也误解了风险,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且尽管有设定像这种杠杆比较高的投资品种一定是r5的最高风险等级,但是如果变成r4,就可以把这个业务卖给更多的普通散户,虽然实际上它还是一个期货。中行可能之前的想法也不够专业,可能不明白期货是有逼仓的风险,也不明白这个跨区的成本有多高,所以把它想象成现货一样,认为只要平掉这个期限的合约,再去转到下一个月份就可以把它连接起来,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最后,中行在一把骚操作之后,在原油供过于求的外部基本面环境下,加上交易所的新规则,加上国际的大庄家精心布下的陷阱,再加上中行自身竟然如此的不专业,根本没意识到风险,就这样子带着大家往前冲,最后我们很遗憾的看到,中行本来还想自己套点利,结果自己变成了韭菜。

四、 我们对经纪业务的看法

简单总结一下中行的原油经纪业务。

首先,它无视场内的风险问题;其次,它对交易所的规则修改没有及时关注;然后,中行在设计规则的时候,带着很多的小私心,所以最终一旦风险事件爆发,就无可避免的朝这样一个悲剧的结果发展了。

我们金行家从业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最早也是从经纪业务开始,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同时也有很多血和泪的教训,所以感受是非常的真切,说实话,对经纪业务我们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可能中行最开始是做银行业务的,因为银行业务的风险性还是相对比较小的,它对资本市场残酷的一面,可能认知上存在一种天然的不足,因为它没有这个属性。银行本身做一个巨无霸,有着各种国家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给它的保护,本身它自己也有无可替代的央企地位,所以它往往会把事情想得简单一些。

其实资本市场是有风险的。来这里投资的人很多,全球各地的机构、个人都有可能到美国去开户投资,每个人来这个市场的目的都很现实,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人们都是带着一种赌徒心态来到资本市场,而经纪业务就是为这些人来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后来很果断的就放弃了经纪业务,当然除此以外我们放弃经纪业务还有其它的一些考虑。

有赌徒心态的客户其实服务起来是很难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自己是在这个市场中博弈的一员,我们肯定也希望成本要越低越好,我们也希望有人给我专业的意见,但是,轮到我自己在这个市场中来做选择的时候,也未必去听取别人的专业意见。而且这类投资人还希望赚快钱,恨不得一天能操作几个来回就好。他们觉得t 1不如t 0;如果是t 0的,他还不满足,还想着今天能进进出出多做几个来回,很多投资者甚至恨不得每一分钟都能赚钱。

这种心态很常见。上次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其中就提到投资者的“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和高流动性,这三者不可得兼。但是投资者,特别这种散户投资者,他们心理上都希望三者得兼,所以作为经纪业务的服务机构,你越是想把客户服务好,你就越是服务不好,因为这三者不可得兼, 谁都实现不了。

另外,虽然投资席位的成本很高,但是对于大机构来说,把成本平摊到全国这么多投资者的身上后,它的成本就很低了,结果这个市场的竞争就很激烈,都想抢到更多的生意,让自己最后的综合成本降下来,所以投资者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如果经纪服务的手续费收多了,投资者就会转投另外一家机构,因为大把机构可以选择。

我们常见的很多生意,基本上都是专业人的服务不专业的人,这样一来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就是某些人越来越专业,所以你就更倾向于选择他。但是在经纪业务中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不是说你很专业,投资者就会选择你,以前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就是这样。我们做了一个很准确的策略,客户他认不认同?表面上他很认同,那他会不会按你的策略去做呢?他不会,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专业服务的成本本身是很高的,但是它又不一定能起到效果,最终它赚不回来成本。

再举个例子,比如当前的证券行业。现在全国的证券公司那么多,很多公司都是恨不得把全国所有城市的市场都做了,越做规模越大,利润也越大,它未来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那么现在我们看证券公司的利润薄到什么程度——我们到证券公司开户,基本上都是万分之二的手续费,可能大家还要想着能不能更低一点,其实交易所就要收走万分之一点多,也就是说,找个1000万的客户,他来回炒一次,全仓杀进全仓卖掉,万分之二才2000元,双边收也才4000元,交易所还拿走大头,最后经纪公司拿走的还不到2000元。1000万的客户并不是这么多,也不是每个月都会全仓进全仓出的,所以手续费收入不会很高。而拓展这样的一个客户,要投入大量的营销成本,还要给业务员发底薪,所以证券公司都是各种克扣业务员的收入,找个机会就罚你款,尽可能把你的客户量都压榨出来,压榨完了之后就赶紧让你滚蛋,这是证券公司常见的一种经营策略,不是证券公司心太狠,而是没办法,因为在这一块的业务收入实在太低。我跟很多证券公司的朋友都打过交道,证券公司经纪人都是一个样子,带团队的也很惨。

但是,证券公司的投行部活得很滋润的,底薪高,收入又稳定。虽然也有压力,但是相对于经纪业务部门有一餐没一餐、饥一顿饱一顿的,简直算没压力了。而且经常看到投行部的朋友还会晒一些朋友圈,在上班的时候,坐到座位上,就能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关爱,来自领导的关爱,可能桌上就会有一些小礼品,或者给你插一朵花什么的,但经纪人可能吗?不可能。领导眼里都觉得是他们都是多余的。

经纪业务真的是一个利润很薄的生意,而做人做事一定要往相对富裕的地方走,就好像毕业了出来社会上闯荡,得去相对发达的城市,因为机会多,赚钱多,你面对的有钱人多,“仓禀实而知礼节”,你的风险就会小很多。非得待在利润很薄的行业里,就可能会很惨,自己也吃不饱,僧多粥少,大家抢起生意来还要打的头破血流。

以前我们做经纪业务的时候也是活得很惨的。那个时候我们给客户做t d的服务,当年收入那么低,晚上还要熬夜两三不睡觉,因为凌晨2:30才收市,我们得盯着。白天呢,我们还要到工行去拉业务,那么微薄的佣金还要给多方面人士打点一下,最后自己还吃不饱,一个月少的时候拿几百块,多的时候一两千,然后还干得很有劲,所以我还是很感谢老同事们的支持,你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我们通过自己做经纪业务的十几年深切感受到,不管你策略做的多好,客户也不赚钱,因为他不按你的策略来,最后他也没赚到钱,你也没赚钱。为什么?他赚不到钱就没有什么手续费贡献给你,如果你要忽悠着让客户做很多来回,炒很多手续费,那客户死的更快。

我们简单梳理下经纪行业里面的一些常态:

一种是最好的,最对得起良心的——低成本运营。

想办法把成本降到最低,能兼职就不要全职,把各种成本压下来,然后业务量能做多大是多大。但即便是这样就有没有风险么?依然有风险。我们站在机构角度去看,比如说2016年的瑞郎事件,瑞士央行宣布瑞郎与欧元脱钩,原来瑞郎是盯住欧元的,就像早年人民币盯住美元一样,它是个联系汇率制度。由于后来受次贷危机余波的影响,欧洲的国债崩盘,后来欧洲的问题层出不穷,再加上东欧不太稳定,然后再到中东经过阿拉伯之春后,所以中东的难民也往欧洲跑,引发了很多宗教冲突。因为欧洲主要是基督徒,跑到欧洲的众多难民大部分是穆斯林,他们有宗教冲突。再加上欧洲的福利成本太高,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大家都要削减福利,降低国家运营成本;一削减福利的民众就起来闹事,比如像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所以最后欧洲的经济一直处于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因为瑞士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大量欧元区的资金就往瑞士跑,寻找一个避险的天堂。

到后来,瑞士的发现进来钱太多了,它也不能承受,需要把汇率调整一下,让瑞郎与欧元脱钩,结果一脱钩瑞郎就出现了巨幅波动。巨幅的波动直接导致当时很多机构被打爆了,因为他们的客户很多是单向的操作,一旦出现反向的巨幅波动之后,客户就爆仓了,但是你没办法向客户追讨,最后就只能自己赔偿,所以当时有几个全球大型的外汇方面的交易商就直接破产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商——福汇,基本上是处于破产的边缘,巨亏了两亿多美元,幸亏它的母公司救他,又给他投了三亿美元才活下来。所以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来,经纪机构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哪怕你像福汇一样把成本降得很低了,依然是差一点崩溃。

第二种生存的方法——对赌,做市商制度。

不管炒股票、炒期货、炒黄金、炒外汇,不管炒什么,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亏的,这是必然,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赌徒,所以这里面亏钱的人多,赚钱人的少,只要你面对的客户以散户为主,如果你跟客户对赌,只要客户亏你就赚,因为大部分客户都会亏掉,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钱也会源源不断的赚进来。所以前面这些年的邮币卡、各种现货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这些在国内是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发展,因为他们就是对赌的大部分投资者会亏掉,然后他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在这种状态下,经纪业务可以生存,但是我们不用想也能明白,这是有悖职业道德的,做这样的事情没有前途。如果你打算在这个行业里有所建树的话,你往做市商的方向去发展,一是有法律风险,二是有道德风险,也不利于给公司真正的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这种生存方法我们也是非常鄙视。

第三种生存的方法就是像国内的证券公司这种经营的方式。

它们在经纪业务上是不赚钱的,它们也没办法在经纪业务上跟你直接对赌,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没办法经营呢?不是。证券公司有它下设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它下设的基金公司,它用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业务来赚钱。资产管理基本上主要是大户和自营盘的资产管理,那么基金是它募来的资金,相对外部一点;但经纪业务就不同了,反正客户赚盈亏自理,跟它没有关系。所以我们浅显一点说,证券公司是用经纪业务养一群韭菜,让大量的散户去开户炒股票,然后它再用基金的资金来进行托市,最终目的是要让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赚钱。

真正的利益来自于哪里?它自营盘的资产管理一定是必须要赚钱的东西;像外部的一点的,帮客户操盘的这种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是要赚钱的,因为这种服务都是大客户,多多少少跟上市公司的高管、证券公司的高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实际上它的经纪业务还是通过对赌来赚钱,只是它的对赌是另外一种形式来实现的。这一头经纪业务亏钱没关系,我在只管我的自营盘的利润要赚回来。

对我们金行家来讲,既不做有悖职业道德的事,更不能做违法的事,也没有实力去做像证券公司这样把对赌和经纪业务分离开的打法,我们既没有那么大的盘子,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更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实现这样的这种打法,我们也不可能把经营成本降到无限低,最终我们唯有一个选择——放弃经纪业务。所以我们后来这些年的发展,完全没有往经纪业务方向发展,而是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我们现在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投资管理,我们不学这些证券公司,不学这些做经纪业务做市商的公司,也不学中行这种打法,他们所面对的风险也好,他们所需的经营成本也好,还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也好,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向谁学?我们只有一条路——向巴菲特学习,打造中国的伯克希尔,专心为自己的投资人做好服务。

投资人最好的选择也是跟我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成为金行家投资人,金行家再去做投资,而不是委托金行家帮忙操个盘,我们不再做那种给客户做策略、做喊单的服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作为一个私募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远离经纪业务,否则真的没有发展的前途。

今天站在机构的角度上,就着中行原油宝的事件剖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到,经纪业务是一个看上去充满诱惑,实则充满风险的一个业务。从机构角度来讲都不值得做,个人就更不值得了,建议大家选择专业的服务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阅读:)


分享到:
网站地图